一、思想素质标准
1.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国家发展而奋斗的奉献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学术道德
崇尚学术,追求真理。恪守科研诚信,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原创与合作的学术生态,践行科技向善的责任担当。严禁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课程或学分标准
须通过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修满学分,并完成所有必修环节。
三、知识标准
1.基础知识
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包括智能领域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交叉学科方向涉及的必要理论基础知识;熟悉人工智能领域常用的理论、方法、工具与系统;具备科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等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
掌握本学科系统深入的理论和技术,能围绕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立足学科前沿领域或国家重大需求,对前沿科学技术问题和重要工程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论。根据研究方向的特点,针对性地掌握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全面系统掌握交叉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及前沿进展,熟悉相关科学文献。
四、能力标准
1.获取知识能力
熟练掌握多种知识获取途径,包括文献检索、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具备自主学习本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知识的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学科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并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能获取与融合跨学科知识,能够在相关领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学术鉴别能力
具有对研究问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准确判断的能力,具有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系统评估的能力,具有对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客观评价的能力。能够对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思考与比较评价,形成批判性学术思想。
3.科学研究能力
具有基于科学方法论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合理的实验设计、规范的研究流程、严谨的数据分析、准确的成果凝练等。能够在解决学科前沿问题和重要工程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创新研究方法、转化先进技术,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能力,具备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
能够以批判性思维和开拓性思维突破学科边界,融合多领域范式发现新问题、建立新理论、提出新方法、拓展新应用,形成对学科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研究范式和学术成果。
5.学术交流能力
能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具有熟练应用第一外语进行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的能力。具有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在重要学术会议报告研究成果的能力,能够通过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建立广泛的学术合作关系。
6.其他能力
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与领导能力,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协调管理工作。
五、学位论文标准
1.选题和综述
选题应面向本学科国际学术前沿或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具备基础性和工程性),能够体现交叉学科前沿发展方向,选题范围适中并具有可行性。综述应在充分参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领域现状与问题,对已有成果进行客观评述,透彻阐述立题依据,为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2.创新性
应以解决本学科前瞻性理论、关键技术或重大工程实践为主要目标,同时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学科交叉特点,在理论、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可通过公开发表的论文、报告、著作、专利、科技奖励、专家评审意见或者其他形式体现,实用性通过系统、样机、应用、示范等形式体现。
3.规范性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量饱满。一般应包括:中英文题目与摘要、目录、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独创性声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附录等。学位论文要求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结构
合理,语言流畅,图表规范,数据可靠,文献引用规范,格式遵照《同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六、发表学术成果标准
学术成果须以本人为主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且与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一般满足下面条件:
(一)研究方向为“智能科学与理论”“智能技术与方法”“智能系统”“智能应用”须满足如下1、2、3中的一项。
1.应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且本人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至少发表/online/被接收2篇学术论文,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论文发表在本领域国内一流期刊《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Engineering、Innovation、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论文发表在中科院分区2区及以上期刊,其中至少一篇发表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推荐的会议A类/期刊B类及以上(见附件);
(3)论文发表在中科院分区2区及以上IEEE/ASME
/ACM系列汇刊。
2.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奖项(排名前3,
且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3.学位论文质量达到本领域前沿科学研究水平,经教
育部学位中心平台首次盲审(不少于2份)所有结果均达到90分及以上,可
发表学术论文,并经学科委员会表决,获得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申请次数以一次为限。
(二)研究方向为“伦理与安全”须满足如下1、2、3中的一项。
1.应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且本人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至少发表/online/被接收2篇学术论文,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论文发表在JCR 2区SSCI/SCI期刊,论文内容应
体现智能科学与技术在该方向领域中形成的关键技术突破或研究范式创新;
(2)论文发表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推荐的会议/期刊上
(见附件)。
2.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奖项(排名前3,
且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3.学位论文质量达到本领域前沿科学研究水平,经教
育部学位中心平台首次盲审(不少于2份)所有结果均达到90分及以上,可
发表学术论文;并经学科委员会表决,获得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申请次数以一次为限。
注:
1.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本人第二)授权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发明专利至多可作1篇论文计数。
2.一篇论文原则上仅限使用一次。共同第一/通讯作者成果报学科委员会讨论认定。
3.“论文online/被接收”需要提供证明并经过申请人导师确认。
4.论文分区以论文被接收当年的大区分类为准。
5.学术成果认定时间为博士在读期间且在答辩前。
6.未尽事宜由学科委员会讨论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