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终期科普绩效自评建议

发布者:宋佳芸发布时间:2023-12-18浏览次数:832


附件1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
绩效自评建议

 ——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广泛发动同济大学校内力量参与科普活动,充分挖掘和综合利用各类科普教育资源,加强和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科普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助力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知识普及,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中心”),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平台为科普工作承载,针对青年学者、在校学生、行业企业等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全年开放天数210余天,接待各级各类参观4000余人次。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科学中心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对接联动同济大学土木、交通、环境、力学、海洋、电信、艺术与传媒、外国语等学院,探索各学科人工智能学科交叉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将AI学术活动和科普活动有机结合,打造精品AI“彰武论坛”、“大咖下午茶|人工智能学术漫谈”,面向校内外免费开放,为学生群体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最前沿的AI学术和科普教育活动。

2023年内,科学中心共举办4AI彰武论坛、举办4期“大咖下午茶|人工智能学术漫谈”活动、1次暑期学校、1次人工智能技术特训营论坛活动聚焦AI for ScienceAI for MedicineNovel Challenges in AI等交叉学科的前沿领域,更是邀请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巴基斯坦国家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学界顶级专家给与AI前沿研究的分享及展望。科学中心汇聚同济大学优势,并吸纳国际力量举办各类科普、学术活动,为学生群体提供前沿高端的科普服务。

除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学术教育、科普教育外,科学中心对高中、中小学积极开展“大手牵小手”科普合作,激发了各年龄段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增强了科普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本年度内与华师大一附中、上海外国语中学、同济一附中、同济大学新江湾城实验学校等开展各类交流活动。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展览活动中,科学中心代表同济大学展示了最新的AI科研成果“TJ-FlyingFish”(同济飞鱼)跨介质飞行器,该无人机可实现天上飞、水里游,备受国际关注。

2)作为第六届COMAC国际科技创新周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同济”活动在同济大学举行,百余名科技创新周嘉宾从上海、嘉兴赶来,开启一天的“沉浸式”体验。这是同济大学与中国商飞公司校企双向互动的新尝试,是新一轮战略合作的新路径、新探索,将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提供更多人才交流、科技交流、文化交流、科学普及的沉浸式场域。

3)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在上海市嘉定工业区庆阳社区党群服务站里,嘉定区科普讲师团成员、同济大学教授史淼晶为社区居民带来人工智能的综述以及机器视觉感知科普讲座。

4bilibili魔都科学目录栏目(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官方号)播放了科学中心印真教授专题科普采访节目“一群小机器人VS 一个大机器人 谁厉害?”播放量近万次。

5同济大学Panda Talk“熊猫叨叨”国际学生短视频团队开展了《千山外 水长流》主题情景展示。国际学生们生动展示了在感知中国”实践活动中的探索与收获。他们分享了在科学中心的AI体验和科普教育体会,向观众传递了他们所感知的勇于创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中国。“熊猫叨叨”如今已经成为同济大学国际学生国际传播最具影响力的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国际学生以“洋口”讲好“洋眼”所看到的中国故事,真实表达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感受,进而理解中国智慧和精神内涵,成为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科学中心建设有官方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站向公众公布基地开放信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普教育活动会在网站或公众号上进行预告,并利用网站发布各类科普资源及科普基地活动动态,积极做好线上线下科普教育工作。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科普基地将科普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围绕日常科普工作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并参与区域内重大志愿服务活动。

本年度招募12研究生志愿者参与展厅讲解志愿服务志愿者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科学中心展厅开展秩序维护、参观导览、展项介绍、观众答疑等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讲解服务过程中能紧扣人工智能核心内容并向观众展现出科学家精神与同济精神,其志愿服务受到高度评价。

科学中心志愿者参与第二十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志愿服务活动。围绕人工智能主题,志愿者们向参展人群宣传介绍了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内容,引来众多学生群体驻足交流。

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系列活动,在国家级学会理事长论坛、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人工智能顶尖期刊展上提供志愿服务。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每年科普相关活动使用经费20余万元。专兼职科普人员总计30余人。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1)打造“人工智能学生慕课讲师团”

科学中心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培养内生力与学科赋能驱动力,以学业帮扶为抓手,鼓励学生发挥自身多学科交叉的学术背景优势,组建专门的学生队伍担任“人工智能学生慕课讲师团”,打造自主研学的“大课堂”,为校内外学生提供人工智能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学术分享,为高中小学生新建或重塑人工智能理念与知识图谱,受益人数累计近万。

 “人工智能学生慕课讲师团”全部由科学中心博士生来担任,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学业问题与成长需求,结合热点时事和科研热点,根据学术报告、课程教案等基础资料,制作系列人工智能相关慕课视频。

针对本科学生,以“培养学科兴趣、激发研究潜力、补充基础知识”为原则,根据一些基础算法与案例,录制原理讲解和“手把手”代码实战视频,理论实践齐头并进,为有兴趣和有相关需求的同学提供更好的指导和辅助。

针对研究生同学,按照“聚焦科研难题,打破信息壁垒”的原则,制作核心期刊领读系列视频,带领研究生一起研读SCI等优秀论文,为同学们的课题开展及成果产出助力;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信息和热点研究方向,制作热点速览系列视频,助力研究生更好的抓住科研风口,寻找新的研究突破点。


针对高中小学生,通过录制慕课视频和网上授课等形式,普及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并带领高中生们进行了一些科学小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科普科学原理,提升对AI专业的兴趣。


2)举办人工智能技术特训营

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指导下由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同济大学主办的2023年中学生“英才计划”智能技术特训营开营。来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厦门第一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等全国各地32所中学的332023级“英才计划”学生齐聚科学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特训营学习接受科普教育和贯通培养。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1)有深度的科普工作要以科技专业人才队伍为依托,科技人才科普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尤为重要。高校科研人员自身科研任务繁重,还存在科普服务积极性调动不充分问题

2)科普经费不足,基地没有专项的科普经费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科普服务的优质发展。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1希望相关部门给予科普工作经费支持,组织开展科普人员统一能力培训、礼仪接待、仪态辅导等,提升科普工作者科普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2)对于登记注册的科普工作者或志愿者,增加其优先、免费享受其他科普基地提供的科普教育参观、学习的机会。提供更多契机加强基地之间的合作交流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川和路55弄17号楼

邮编:201210

Email:srias@tongji.edu.cn